相关的动画《托马斯和朋友们》,《白雪公主》,《小美人鱼》也将从幼儿园里消失,小朋友们很可能再也接触不到它们….
要求从幼儿园开始,让小朋友从小树立“性别平等的观念”,从此告别那些有“性别标签”的玩具,书籍,甚至日常用语….
“性别平等”这样的话题怎么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扯上关系了?!
一切,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2016年,澳洲国立大学的教授Naomi Priest就被墨尔本市政府赋予了一项使命:
搜集在学前教育(幼儿园等)中存在的“性别定式”(Gender Stereotyping)证据….
他们更是找到了2011年,一位美国教授的研究论据,证明6到10岁的孩子就已经有了“数学是男孩子的活动”的偏见…
维州政府建议大家用一律用Se代替,Him和Her,则统一用Hir代替(未标注音标,事儿君也不知道该怎么读)…..
竟然写的是“Special Person’s Day”。
商家给出的解释是:
“Special Person(特别的人)”不使用Dad,
既以指爸爸,也可以指其他人,避免了“性别标签过于明显”….
以免冒犯到对方….
诸如:
用“parent”(家长),不要用“mother”(母亲)或“father”(父亲);
用“partner”(伴侣),不要用“husband”(丈夫)或“girlfriend”(女友);
要避免使用“guys”(兄弟们)、“girls”(姑娘们)、“ladies”“Ma’am”(女士们)、“gentlemen”(先生们)这些词;
尽量使用“students”(同学们)、“everyone”(每个人)、“folks”(大伙儿)、“all”(所有人)这样的词….
澳洲国立大学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综合了28份有关早期教育中,性别问题的学术报告后发现:
如果女孩子们从小只玩芭比娃娃这类“具有鲜明女性特征”的玩具,就会渐渐拥有更女性化的视角,未来的职业选择就会局限在“更女性化”的范围…
同样地,如果男孩子们从小只玩“超人”,“美队”,“蝙蝠侠”这样的玩具,在思考问题时也会出更加趋向于男性化的思维。
性别特征太明显的玩具,动画,甚至书籍,都会让“男孩更加像男孩”、“女孩更加像女孩”….
报告得出鲜明的结论:
性别定式思维和偏见,早在幼儿园里就被大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
最后,这份报告还对当前的幼儿园教育给出了建议:
“避免过分女性化的玩具,如芭比娃娃和布拉茨娃娃…”
“把读童话故事的时间用来介绍’性别平等’”,
“力争让性别标签最小化”!
Manningham城市委员会则要求老师们不要把女孩喊成“honey”、“sweetie”,也不要叫男孩“you guys”,同时还全面检查,学校和图书馆的书籍中是否存在“性别成见”的内容。
Maribyrnong城市委员会要求各图书馆选择
“提倡性别平等”、“挑战性别定式”的书籍…
Darebin城的委员会则建议老师们,不要选择具有性别色彩的玩具,更不要使用类似“男孩会成为男孩”(boys will be boys)这样的表达….
许多网友都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和抗议:
“这是在割裂我们社会!世界上只有两种性别:
男人和女人!!让孩子们做自己不好吗?!”
http://www.news.com.au/lifestyle/parenting/school-life/victorian-councils-auditing-childrens-books-on-gender-grounds/news-story/ffeeb0c76090f2461e9babc895e7da61
https://startsat60.com/news/gender-quality-barbie-thomas-the-tank-engine-victorian-counc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