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爆料!英国浪荡国王为爱退位,却暗中勾搭纳粹轰炸英国,帮自己重登王位?

很多人应该听过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的故事。

他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经典代表,为了能和所爱的离异女子结婚,他不顾全英国反对,即位不到一年就退位。

25-16.jpg

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的爱情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围绕他俩的永远是风流传说。

但皇室专记作家安德鲁·洛尼(Andrew Lownie)有不同看法。

通过他的多年研究,他发现这位“浪荡子”国王不像表面上的那般单纯,他退位后,对王位仍野心勃勃。

25-17.jpg

为了重回王座,爱德华八世与纳粹暗中勾结,向他们输送情报,甚至指示他们持续轰炸英国!

去年,洛尼出版了描述爱德华八世流亡史的《叛徒国王》,
这两天,基于此书的纪录片《爱德华八世:英国的叛徒国王》在第四频道播出。

来看看这位“为爱痴狂”的国王,是怎么走上叛国路的……

爱德华八世出生于1894年,他是英王乔治五世的长子,从小作为未来的国王培养。

年轻时,他加入英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还随父亲多次出访海外。

因为地位、外貌和单身身份,他的人气非常高,是那个时代出镜率最高的名人。

25-33.jpg

虽然爱德华很受百姓欢迎,但乔治五世对他怀有隐忧,因为他太喜欢和已婚女子纠缠不清。

“等我死后,十二个月内这个男孩会毁了自己。” 乔治五世对朝臣说,“我向上帝祈祷,我的这个大儿子不会结婚生子,这样王位能顺利传给伯迪和莉莉贝特。”
(注:伯迪是后来的乔治六世,莉莉贝特是他的女儿,也是现在的英国女王)

25-18.jpg

英王的预言是对的,1936年他驾崩后,爱德华于那年1月20日即位,到12月11日退位,在位时间只有短短326天。

原因是他坚持要和美国女子瓦利斯·辛普森(Wallis Simpson)结婚。辛普森之前离过一次婚,正在准备第二次离婚,这复杂的婚姻历史让全英国人感到难以接受。

再加上英国国教反对离婚后再婚,而爱德华是教会名义上的领袖,从规矩上讲也是不行的。

因为这件事,爱德华和英国民间、政界、宗教界以及海外殖民地,都打起拉锯战。

最后首相斯坦利·鲍德温(Stanley Baldwin)下了最后通牒,要么他强行结婚,全体内阁辞职,要么他退位。

爱德华选择退位,他带着辛普森离开让他不悦的英国,来到法国定居。

英国政府拒绝将爱德华和辛普森列入民事名单,两人的所有开销只能由弟弟乔治六世自己付。

那段时间,爱德华每天都给弟弟打电话要钱,同时催促他给辛普森授予“公爵夫人殿下”的头衔。乔治六世被骚扰得受不了了,后来拒绝接他的电话。

这两人只好靠有钱朋友的接济过活,1937年6月,他们结识了法裔美籍富豪查尔斯·贝多(Charles Bedaux),在他的豪宅里结婚。

没有皇室成员出席婚礼,圣公会也不同意牧师为他们主持,这让爱德华耿耿于怀。

但贝多体贴又热情,他看出来爱德华还想在社会上施展影响力,告诉他可以去德国参观,缓解一下欧洲紧张的局势。

“我相信殿下您一定能为各国带来和平的。” 贝多说。

事后证明,这位富豪是个彻头彻尾的纳粹支持者。

他为爱德华和辛普森安排了纳粹德国的旅行,直接把他们引荐给希特勒。

当时的德国已经显露狰狞,纳粹党宣布其他政党为非法组织,所有权利集中在希特勒一人身上。

欧洲各国都对纳粹怀有恐惧,但爱德华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他在镜头前和希特勒握手谈笑,行纳粹礼,淡定自若地参观工厂和死囚营。

后来有历史学家说,爱德华特别满意这次访问,因为他和妻子得到了英国人不肯给的尊重。

因为访问事先没有告知英国王室,新闻传来后全国哗然,指责爱德华在支持独裁者。
他表现得毫不在乎,继续住在纳粹支持者提供的豪宅里,享受奢侈的生活。

1939年5月,在英国准备对德国宣战时,爱德华突然进行无线电广播,呼唤和平。

“在这里,我以一战士兵的身份说话:我希望那种残忍的疯狂再也不会席卷人类,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需要战争。”

道理是没错,但英国是被逼着向德国宣战的,关键时刻发表这种演讲,听上去像在支持绥靖政策。

爱德华让BBC播出这段演讲,BBC拒绝了,他们认为前国王的立场有些可疑。

在广播播放单的底部,有员工写道:“非常重要:不要播放此内容!”

25-20.jpg

战争爆发后,不知怎么,爱德华又转性了,写信给乔治六世说他也要在抗战中出一份力。

乔治六世把他安排到法国当军队联络员,在英军和法军之间传递信息。爱德华对这工作还挺上心,亲自去法军前线视察,回来写了四份报告,指出法军存在的种种问题。

英国政府和皇室都没有重视,因为他们没指望这个不靠谱的人能找到什么有用信息。

但德军乐坏了,爱德华天天和贝多见面,吹嘘他在法军的见闻。都不用刺探,他自己就能大嘴巴地把情报都说出来。

纪录片中,作者洛克说,他认为爱德华清楚这些情报会被德军听到,因为贝多和纳粹的关系实在太近了。

25-21.jpg

“贝多在巴黎和海牙来回行动,他在那里有商业。而我们不高兴的公爵大人,他认为自己在白厅(指英国政府)不受重视,同时和德国间谍关系紧密。”

“有理由相信,他把情报告诉查尔斯·贝多后,贝多转身告诉海牙的德国大使,然后对方再传给柏林。”

1940年,德军进攻法国,他们进攻的地方刚好是爱德华情报中提到的弱点。于是,法国大败,英军也顺势惨重。

25-22.jpg

“在泄漏信息和快速击败法军之间,你能看到一条清晰的关系线。还有英国远征军的失败,以及在敦刻尔克的大撤退。” 洛克说。

历史学家雅思敏·可汗(Yasmin Khan)也认为,爱德华要为死去的30万战士负责。

“大英帝国各个国家的人都来参战了,他们不是被征入伍的,而是自愿来的。如果他们知道王室中有人泄漏情报,导致了敦刻尔克大撤退,那是史无前例的耻辱。”

25-23.jpg

5月,丘吉尔当选英国首相。这个聪明的老头清楚爱德华的立场有问题,给他发了一封带有威胁含义的电报。

“殿下在军中掌权,但又经常拒绝服从军队指令,这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我很希望不用写这封信。和全体政府一起,我强烈呼吁您的服从。”

25-24.jpg

如果不服从,等待爱德华的是军事法庭,洛克说在这英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只是,丘吉尔没想到,麻烦没有到此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在德军疯狂进攻的时候,爱德华和辛普森一路跑到西班牙避难。

他们想住的酒店没有空房了,只好搬到银行家里卡多·桑多(Ricardo Santo)的家里住。

这是纳粹安排的局,故意占据酒店房间,把他们往桑多那里引。

25-26.jpg

桑多一家小型银行的创始人,在纳粹登台后,靠着他们的帮助,把这家银行变成西班牙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

和贝多一样,他也为纳粹工作,在和爱德华夫妇相处的时候,他派人把他们每小时做了什么都记录下来。这些信息目前放在西班牙国家档案馆里。

纳粹对爱德华设计了“威利行动”(Operation Willy),希望把他重新带回英国,让他当上傀儡国王。

为了达到这一点,他们对爱德华百依百顺。有次,他们派纳粹和爱德华的助理联系,让他在战火中安全回法国,只为了送一件辛普森的泳衣。

25-27.jpg

“那是一件尼罗绿色的泳衣,纳粹给它的行动代号叫‘克娄巴特拉的心血来潮’。” 洛克说。

纳粹想让爱德华当傀儡国王,他自己也想。为了权利,他可以不顾人民和家人。

在查获的德国文件里,人们发现里斯本的德国大使在1940年6月给柏林发的电报。

大使写道:“公爵相信,如果一直对英格兰狂轰滥炸,那么和平能很快到来。”

25-31.jpg

这里的“和平”,当然是指战争结束,纳粹获胜。

“这可真是……令人震惊。” 洛克说,“英国的前国王说,持续炸他的家人、他的国家,是带来和平的最好方式。这……这简直让人毛骨悚然,完全是邪恶。”

这个主意被纳粹采纳了,1940年9月13日,德军轰炸白金汉宫,差点炸死了乔治六世和他的妻子。

国王夫妇急匆匆地逃出来,站在废墟前的样子成为二战的名照。但两人冷静的样子,也给了英国人信心,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敌。

25-30.jpg

丘吉尔对爱德华越来越难以忍受,为了降低纳粹利用他的影响力,他要求把爱德华任命为巴哈马总督。

这相当于降职,爱德华不情不愿,在坐船去巴哈马的路上给桑多发电报,说只要有机会他就重回英国。

“从这份电报上,可以看出来他清楚自己在和德国间谍说话。” 洛克说,“这是里斯本的德国大使发的: ‘线人收到来自公爵的电报,让他在可以行动的时候尽快与他联系。’ ”

“这份报告证明了,公爵知道他在做什么。他明显是这个国家的叛徒。在战争时期和敌方联系,这是违反《1351年叛国法令》的。他应该被处决。”

爱德华没有被处决,相反,他在战争结束后过得很好。

25-25.jpg

美军在德国的德根斯豪森巡视时,发现装有纳粹机密档案的军车遗弃在路上。这些档案中有60份和爱德华有关,揭示他和纳粹高级指挥员之间有通信往来。

档案写道,爱德华希望恢复英国国王身份,并让他的妻子被称为皇后,为此,他允许纳粹在欧洲自由行动。

他也鼓励纳粹无情轰炸英国,这样可以迫使英国政府尽早开始和平谈判,而他将作为新国王登基。

25-32.jpg

美国政府把档案交给英国政府,爱德华听说了,花了9年时间阻止他们公开,还聘请律师说档案都是纳粹伪造的。

但他大可不必那么担心,因为乔治六世和丘吉尔不愿公布档案。丘吉尔基本上把整件事封杀了,他尽最大努力降低档案的影响力,让人们忘了这件事。

于是,谈到爱德华八世,人们想到的只有辛普森夫人,和“不爱江山爱美人”。

25-34.jpg

“一直以来,被骂的都是瓦利斯·辛普森。她是被当作了替罪羊。”

这么做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护英国的君主制。此后,这段历史完全从记录中抹去了,证明了我们的历史是如何被审查、被修改的。” 洛克说。

他找到了1937年,议员哈罗德·尼科尔森(Harold Nicolson)对爱德华的评价,认为这是对他一生最准确的描述。

“国王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小孩,他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灵魂。他不理解生活中智慧或灵性的一面,诗歌、音乐对他来说毫无意义……他在这个国家没有朋友,也没有想再见一面的人。”

25-35.jpg

“他没有灵魂,这让他为了一点小事就生气。他不关心英国也不关心英国人。他恨他的国家。而且,正因为他没有灵魂,他不喜欢被人们提醒他背负责任。”

爱德华死于1972年,在法国度过余生。

在海外飘荡35年,他从来没回过英国。

25-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