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一个澳洲少年来到悉尼港北角的悬崖捕鱼探险,
在刺人的海风中,他注意到土黄色的悬崖底下有一块奇怪的白色东西。
(悉尼港北角)
他慢慢走过去,发现那是一具赤身裸体的男性尸体。
死者名叫斯科特·约翰逊(Scott Johnson),那年27岁,来自美国洛杉矶。
五年前,为了追随自己在剑桥认识的澳洲男友,他从洛杉矶搬到堪培拉,两人在男友父母家同居。
(斯科特·约翰逊)
斯科特进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应用数学,前不久获得博士学位。
在同学、朋友和教授口中,他是前途无量的数学天才,才华横溢但温和谦逊。
(斯科特·约翰逊)
和他一起写论文的哈佛经济学家理查德·扎克豪泽(Richard Zeckhuaser)称赞他是“大师级的学者”,将来必有大作为。
他的哥哥史蒂夫·约翰逊(Steve Johnson)说,斯科特有能力进入世界上任何一所顶级大学,“他永远拥有第一批选择权,没有任何事能给他压力”。
(斯科特和史蒂夫)
然后,这个刚刚升起的数学新星,就这么死了。
悉尼警方来到尸体上方90米高的悬崖顶部调查。
他们没有发现任何打斗痕迹,但看到了斯科特的衣服、鞋子和手表,它们整齐地放在一边,显然是斯科特“主动脱的”。
(斯科特的衣物)
悬崖上非常荒凉,只有低矮的树木和微黄的岩石,事发时没有任何目击者。
没人知道斯科特最后几日的行动路线,也不清楚他为什么要来这里,还脱掉衣服。
然而,警方迅速得出结论:“斯科特·约翰逊死于自杀。”
(旅行中的斯科特)
他们首先排除谋杀,因为找不到争斗痕迹(虽然前几日的暴雨可以洗刷一切),斯科特也没有任何仇人。
并且,这个悬崖算是悉尼的“自杀圣地”,经常有想不开的人跑到这里纵身一跃,葬身海底或海滩。
这片区域出现尸体不算奇怪。
(北角的悬崖)
基于这两个理由,警方盖棺定论这是自杀。
推理显然非常草率,让斯科特的家人和朋友们难以接受。
斯科特的导师罗斯·斯椎特(Ross Street)表示抗议,在斯科特失踪当天,他兴高采烈地告诉自己攻破了一个困扰已久的数学难题。很难想象这个数学痴会在值得庆祝的一天自杀。
从小把斯科特抚养大的史蒂夫说,他是最了解弟弟的人,他温柔又乐观,生活中没什么烦恼事,不可能自杀。退一万步说,就算他真想死,也不可能脱光衣服再死。
(史蒂夫查看弟弟的死亡地点)
亲友们多次和悉尼警方接触,要求他们重新调查,但每次请求都被无视了。
这起案子很快沉寂下去,曾经闪耀的斯科特,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只有史蒂夫和两个姐妹没有忘,她们依旧向警方抗议,依旧被无视。
(史蒂夫和姐妹、妻子)
直到进入21世纪后,警方才重视起来,理由很简单:
史蒂夫有钱了。
住在波士顿的史蒂夫赶上美国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他开了一家提供音频和视频文件压缩服务的软件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把它卖掉,赚了第一桶金。
之后,史蒂夫又开了多家互联网公司,成为波士顿科技圈有名的老板。
(史蒂夫当上富豪)
2005年,他读到一份报道,25岁的电视新闻主持人罗斯·沃伦(Ross Warren)在1989年失踪,没有发现尸体,但车钥匙掉在悉尼的悬崖上。
沃伦最初也被判定为自杀,但在其母亲的苦苦哀求下,一名调查员重拾此案,发现他死于谋杀。
不光是他,还有另外两名男子也是在悬崖上被推下去的,这三起谋杀案仍未解决。
(罗斯·沃伦)
史蒂夫仔细一看……这不就是他弟弟死亡的那片悬崖吗?
他招募了一批调查记者、前探员、律师前往澳大利亚调查。
这支12人组成的专家队伍非常豪华,包括知名记者丹尼尔·格里克(Daniel Glick)、前马萨诸塞州检察长玛莎·科克利(Martha Coakley)、新南威尔士州警局顾问苏·汤普森(Sue Thompson)。
(史蒂夫来到悉尼)
史蒂夫也在媒体上宣传造势,给悉尼警方施压,要求他们重新调查案子。
他只是想为弟弟鸣冤,但出于意料的是,新闻发表后没多久,就有至少10个家庭找上他,
说他们的儿子、兄弟也是在类似情况下死亡。
死者都是同性恋,死亡地点都在悉尼港悬崖边,警方给出的死因也都是自杀,案发时间聚集在80到90年代。
这明显不是巧合,死者可能是因为性取向被谋杀的。
(斯科特死于谋杀)
调查罗斯·沃伦失踪案的探员斯蒂芬·佩奇(Stephen Page)和验尸官杰奎琳·米利奇(Jacqueline Milledge)也联系上他,给出了重要信息:
他们认为那个悬崖是上世纪男同性恋的约会地点,并且被几个专门霸凌同性恋的青少年帮派知道了。
澳大利亚在1984年宣布同性恋不违法,但那时社会气氛仍然非常保守,同志们只能在郊区公园、悬崖这种隐蔽的地方见面。
(斯科特坠亡的悬崖是男同性恋的约会地)
很多看不惯他们的青少年会组团扫荡聚集点,殴打抢劫是家常便饭,把他们推下悬崖不是不可能。
1990年,一名泰国男子在悬崖上被人用锤子袭击,最后落崖摔死,当时法院判处三名青少年犯下谋杀罪。
但大部分案子警察都没有去查,因为警察也不喜欢他们。
汤普森担任警局的同性恋顾问12年,她说警方对此类案件的态度是,“受害者是男同性恋?不关心。死亡地点是他们的约会地?更不关心。”
(澳大利亚警方)
警方的厌恶也让活着的受害者不敢报警,因为担心自己会被警察打。悉尼的第一场同性恋狂欢游行后,就有很多人在牢房里被殴打。
社会的冷漠态度,让那些十几岁的孩子们肆无忌惮。佩奇说他翻阅资料,发现帮派不会只打一个地方,他们会扫荡所有同性恋约会地,包括悬崖。他们把这种集体行动叫“捣蛋”。
2012年,在史蒂夫和专家团队的推动下,悉尼警方开始第二次调查,推翻了之前的自杀结论,但没有给出新的死亡原因。
(几十年的案子还未了结)
史蒂夫很不满意,5年后,随着新南威尔士州警察局局长换人,第三次调查开启,堪称史无前例。
这一次,警方的答案终于让人满意了,他们承认斯科特大概率是因为性取向被人追赶或推下悬崖的,他们将调查这起凶杀案,同时向社会悬赏100万澳元获取线索。
2020年,史蒂夫加价100万,越来越多人听说这起案子。
消息传到一名女子耳朵里,她有些坐不住。
她知道自己的前夫曾经是青少年帮派成员,斯科特很可能是他杀的。
(海伦·怀特)
女子名叫海伦·怀特(Helen White),她的前夫是斯科特·怀特(Scott White)。
结婚后,怀特不断向她和孩子吹嘘自己年轻时的“战绩”,说他如何把男同性恋们打得落花流水。
1988年,海伦在报纸上看到斯科特死亡的新闻时,问他是不是他干的。
怀特没有正面回答,只嘲讽了一句:“哦,那个看起来很少女的笨蛋?”
(被认为“很少女的”斯科特)
2008年,海伦再次看到关于斯科特的报道,她又问了一次,怀特说:“只有死的男同才是好男同。”
也许是警惕心松懈了,怀特嘀咕了一句:“那个笨蛋掉下悬崖不是我的错。”
海伦回道:“如果你追赶他的话,那就是你的错。”
意识到丈夫可能是杀人凶手后,海伦后来和他离婚了。
谁能想到,之后几年,怀特竟然选择出柜,说他也是同性恋?!
海伦向警方举报前夫(她说自己当时并不知道悬赏,所以不是为了钱),怀特立刻被逮捕。他原本一直否认自己的罪行,说他没有伤害斯科特,他甚至试图从悬崖边拉住他。
(斯科特·怀特被捕)
但今年1月,也许是良心发现,他多次在法庭上大喊他有罪,是他把斯科特推下去的。
1988年12月那天,18岁的怀特在曼利沙滩的一家酒吧里遇到斯科特,意识到他是同性恋。
当时他无家可归,看到对方过得那么好,心里很不平,于是假装自己也是同性恋。
两人来到悉尼港北角的悬崖顶,斯科特以为两人要发生性关系,先把衣服脱了。
怀特恶从心头起,直接推了一把。
“我推了那家伙,然后他掉到悬崖边……” 他在法庭上说。
“啪”,一个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前天,海伦·威尔逊(Helen Wilson)法官判处怀特最多12年7个月的监禁,前8年不得假释。
(海伦·威尔逊法官)
他因为主动认罪、有认知障碍和生长环境不正常(指他出生于一个严重恐同的家庭)获得减刑。加上他已经50多岁,过去15年遵纪守法,威尔逊法官认为不该像判暴力的年轻人那样严重。
同时,法官指出这起案子不属于“仇恨犯罪”,因为它不是提前计划好的,怀特是难以承受“自我厌恶”,才突然爆发的。
怀特说他年轻时就是同性恋,但害怕自己恐同的兄弟知道,所以极力压抑自我。
这番说法不知道史蒂夫信不信,不过他们家里人对这个判决还算满意了,斗争了34年,终于将罪犯绳之以法。
(全家人伤感又高兴)
“今天,我知道斯科特在说谢谢,他为我们大家感到骄傲。” 史蒂夫在庭审后激动地说。
他也感谢怀特前妻挺身而出:“她放弃了自己的安全,在法庭上勇敢地作证,才得到这个好的结果。”
(终于胜利了)
斯科特的案子了解了,但其他人还没有。
目前,新南威尔士州警方在调查1976年到2000年发生的88起死亡案,想确认它们是不是“反同性恋仇恨犯罪”。
警方没有透露多少案子和帮派有关,不过承认有十几名受害者死在悬崖底和海里。
(藏满血案的悬崖)
人命不是玩具,不应当被玩弄。
随着调查进行,未来也许有不少当年的施暴者难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