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无数女性经历过,但很少谈论的事。
每到经期,很多女性的腹部会出现隐痛、抽痛,乃至绞痛。
特别严重的痛经患者会躺倒在地,缩成一团,无法动弹,背部和臀部出现肌肉痉挛,
当她努力站起来的时候,身体只能弓成S型。
除了腹痛外,患者还会头痛、头昏、眼花,甚至呕吐。
整个人昏昏沉沉,情绪低落,注意力难集中。
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的数据显示,全球有五分之一的女性会因为痛经难以正常生活。
如果此时还要上班,不光工作效率不高,对员工也是折磨。
那该怎么办呢?
西班牙给出的答案是,向患有严重痛经的女性提供每月最多三天的“月经假”,帮助她们熬过最难受的那几天。
这项改革草案是由西班牙平等和反对性别暴力部的国务秘书安吉拉·罗德里格斯(Angela Rodriguez)提出来的,它将在下周获得政府的批准。
草案通过后,西班牙将成为第一个设立“月经假”的西方国家。
安吉拉·罗德里格斯说,53%的西班牙女性患有痛经,在年轻人中,这个比例上升到74%。
虽然大部分人的疼痛还可以忍受,但有些人已经到达难以行动的地步。
“我们不是在谈论轻微的疼痛,而是在谈很严重的症状,比如腹泻、严重的头痛、发烧……当疾病造成这些痛苦时,停下来休息是理所当然的。
同理,月经导致的疼痛也应该被这样对待。”
“如果女性在经期非常痛苦,她可以留在家里。”
她还提到,目前西班牙对痛经的研究不够,让女性只好咬牙忍受。
“74%的年轻女性有痛经,这是不能接受的,应该引起医生们和社会的反思!可这个问题目前无法在医学上被解决,我们只好选择让她们暂时休息。”
这一点,很多其他国家的专家也抱怨过。
经期疼痛有两种,一种是原发性痛经,医学界到现在都没给出确切的解释,只知道女性开始月经时就会痛。
另一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因为子宫内膜在盆骨等其他区域生长,引起慢性炎症,身体形成瘢痕组织。
虽然知道病因,但患者平均需要10年才能被确诊,而且确诊后也没有治愈方法。
医学界在研究痛经上明显缺乏动力,似乎女性经期疼痛是天经地义的,忍忍就过去了。
伦敦大学的教授约翰·吉利波德(John Guillebaud)曾说,问题在男女医生上皆有:
“男医生不会遭遇痛经,所以低估了部分女患者的痛苦程度。
一些女医生也有些冷漠,她们要么自己不痛经,要么自己的痛经较轻,会想,‘好吧,既然我能忍受它,我的病人也可以。’ ”
这种态度让安吉拉·罗德里格斯无法忍受:“我们不能看着超过一半的女性每月都经受痛苦。既然它如此频繁,人数如此庞大,就应该被重视。”
作为西班牙平等部的国务秘书,她上任不到五个月,已经提出了一揽子计划,将在下周二的内阁会议中通过。
除了增加月经假外,还要求学校给女生提供卫生巾、扣除超市里卫生巾和卫生棉条的增值税、给社会边缘的女性送免费卫生巾,以及允许16至17岁少女在没有父母许可的情况下,自己去公立医院做堕胎手术。
听闻西班牙将成为第一个有月经假的西方国家后,英美网友有的祝贺:
“哇,这消息真是太棒啦,然而在这里,我们连女性的基本权利都失去了(指取消美国女性堕胎权)。”
“痛经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它不光造成剧烈的疼痛,还会影响你的心情。你会很难集中注意力,很难有条理地做事,疼痛会耗尽所有力气。月经假应该在所有国家都有。”
“哇噢,如果我当年有这个假期,我该多成功啊。我现在已经退休了,以前每回来月经,真是痛得要死啊,可我认为是自己的表现不够好。”
有的认为是小题大作:
“没必要设月经假吧。我已经带痛经工作40年了,只需要一点小护理就可以减轻疼痛:按压背部下方的几个点,然后运动。是的,运动。有的时候,还可以喝点热茶或威士忌。”
还有的认为“月经假”不合理,而且可笑:
“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男人每个月也能有最多三天的假期吧?因为,女权主义者不是一直嚷嚷着‘权利平等’ 吗?”
“几年以后,会出现这一幕:
-我们的女首相去哪里啦?
-她过月经假去了! ”
“设立这种假期,只会让雇佣女人变得更贵,公司会招更少的女员工。”
目前,设立月经假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赞比亚,这些国家设立多年,争议也一直都很大。
月经假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日本,随着女性踏入职场,不少日本劳工团体为她们争取这个权益。
二战战败后,日本大力发展经济,无数女性涌入劳动力市场,在工作环境恶劣的工厂里打工。
繁重的工作和糟糕的卫生条件让她们的痛经变得更难受,月经假再次被提起。
1947年,日本推出月经假,规定“经期时工作的女子若请假,雇主不得要求其继续工作”。法律没有规定请假时长,女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但不会给工资。
6年后,韩国效仿日本,允许女性因痛经每月可休息一天,如果不休假享有额外工资。
到2003年,印度尼西亚也设立月经假,规定女性每月可休息两天,没有额外工资。
对这个假,女性的态度一开始是很欢迎,但后来渐渐变得冷淡。
其中有文化原因,也有竞争力的原因。
以日本为例,月经假在1965年的使用率为26%,到2017年,降到可有可无的0.7%。
因为公司不宣传,很多女员工根本不知道月经假的存在。就算知道,因为上司大多是男性,女性员工因种种原因很难开口告诉他们自己痛经,只好忍着。
月经仍然是被污名话的话题,没人好意思在公开场合提它。
而且,因为日本的职场性别歧视已经很严重,以痛经为理由离开公司,可能会让自己在职场被鄙视。
一名女性告诉英国媒体:“如果你告诉别人,你因为月经而休假,那会被视为你不如男人。雇主可能因此歧视你。”
韩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的,许多女性表示,她们害怕自己被认为很“娇气”。
“我认为我的男同事们不理解月经带来的疼痛。如果没有人理解,也没人能保障这个权利,我相信大多数女性宁愿咬紧牙关吃药。我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
“我不希望人们觉得我是女性,我就有特权。虽然这根本不是特权。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在必要时休息的环境。”
在赞比亚,月经假被称为“母亲节”(没有孩子的人也可以使用),它的争议也很多。
很多人担心女性会谎称有痛经,借机去购物游玩,其他女性担心这种疑虑会伤害到自己找工作。
在印度尼西亚,女性倒是想休这个假,但是休假前必须证明自己来月经,导致隐私被侵犯了。所以实际休的人也不多。
长时间以来,西方国家对月经假有争议,是因为不确定它是进步还是退步。
《华盛顿邮报》曾经发表文章,标题是《我是女权主义者,让女性在经期休息一天是愚蠢的做法》。
文章认为,月经假是“家长式和愚蠢的”提议,“认为女性生活全靠生理因素决定”。
2017年,维州妇女信托基金为员工提供月经假后,澳大利亚的《信使邮报》发表文章大肆嘲讽,标题是《作为澳洲的职业女性,我被这个疯狂的计划侮辱了》。
从数据上看,西方的年轻女性更容易接受月经假,但年长的女性不行,因为她们希望证明,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工作出色。
不过,欧美国家也在转变风向。一项针对荷兰32748名女性的调查发现,68%的人都希望在经期更灵活地上班,但81%的人都老老实实去上班了。
因为强行让自己工作,导致公司每年损失的生产力更高,将近9天的工作量。
在施行了月经假后,维州妇女信托基金的执行董事玛丽·克鲁克斯(Mary Crooks)说,休假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不能上班、不能高效地工作,你应该说实话。经期健康对女性身心也是很重要的。”
“这个政策推出4年后,员工们更加愿意讨论自己的经期需求,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她们感到自己受公司尊重,所以实际的工作效率也更高。”
“我认为我们的公司因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设立月经假,对女性来说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呢?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