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界流行这么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地球上的生命就起源于我们这个星球,它是在漫长岁月里经历量变和质变,自发孕育而成的。
另一种说法是,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地外小行星,它们撞击地球时,将孕育生命的关键物质洒到了地球上,才有了后面的历史…
两种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两天前,日本科学家宣布的一项惊人发现,或许能让人类离真相更近一步:
日本科学家在“隼鸟2号”探测器带回小行星尘土样本里发现了20多种氨基酸,而氨基酸和水一样,都是对生命形成至关重要的物质。
这个发现意味着,“小行星传播生命”有了一定的可能性。
从小行星上寻找生命起源,这场重要的发现之旅,日本研究人员其实为此奋斗十余年了…
早在2012年,日本宇航局(JAXA)的科学家们就拟定了从小行星表面采集物质,研究生命起源的计划。
当时,他们锁定的是编号162173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距离地球1500万公里,是一颗含碳元素小行星,直径只有1公里,在茫茫太空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天体。
然而,它对研究生命起源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要知道,这类小行星被称为太阳系的“活化石”,它们身上往往残留着太阳系最初成形时的“原初尘埃”(46亿年前),
分析“原初尘埃”,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
日本宇航局决定登陆162173小行星采集尘土样本时,162173当时连正式名字都还没有。
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原初尘埃”,日本宇航局决定特别造一艘太空探测器,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就这样提上了日程。
经过两年零八个月的设计建造,隼鸟2号终于完成并投入使用。
2014年12月3日,隼鸟2号在位于种子岛的火箭发射场,由H-IIA火箭发射进入太空,之后隼鸟2号和火箭主体分离,展开太阳能电池板,借助引力加速前往小行星162173。
2015年10月,在隼鸟2号出发近一年后,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宣布,将162173小行星按日语习惯命名为“龙宫” (Ryugu)。
从离开地球后,隼鸟2号一直在太空进行漫长的飞行,这趟旅途持续了五年多。
一直到2019年2月,隼鸟2号终于接近了小行星“龙宫”,它先是按照指令向“龙宫”发射了大金属弹,在小行星上砸出一个坑。
“龙宫”近照
两个月后,隼鸟2号调整姿态缓缓降落在了之前砸出的“人造陨石坑”附近,最终,它于2019年7月成功登陆“龙宫”,在龙宫的地表采集到了宝贵的沙土,尘埃和碎石样本,之后再启程返回地球。
2020年12月,又经过了长达一年的漫长飞行,隼鸟2号终于返回地球,在地球上空和回收舱分离,回收舱随后降落在了澳大利亚南部沙漠。
前后六年时间的远航,隼鸟2号不负众望完成了使命,
回收舱带回了密封好的5.4克“龙宫”的沙土样本,这些正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原初之尘”。
这些宝贵的样本一直密封着,之后被送往日本宇航局的宇宙科学研究,又分给了六个国家的科学家,用于分析尘土的成分和来历。
又是一场长达两年的漫长研究,“原初之尘”的秘密终于揭晓。
两天前,日本科学家正式对外宣布,龙宫带回的尘土样本里,发现了超过20种氨基酸!
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无比振奋。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蛋白质是地球生物体的必要组成成分,参与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进程。
可以说,发现氨基酸,就意味着发现了孕育生命的物质基础。
又或者说,氨基酸就是生命起源的标志。
那么,“龙宫”的“原初之尘”上存在这么多氨基酸,是不是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小行星呢?
在科学家们看来,这个推论多了一份可信度:
因为在此之前,科学家也在坠入地球的陨石(小行星)坑检测出氨基酸,但却不能排除这些氨基酸来自于陨石坑的地表微生物。毕竟小行星撞击地表时,大量微生物附在了上面。
然而这一次却不同,这些含有氨基酸的尘土,是被隼鸟2号采集后之后密封在舱内,从始至终完全和地球外部环境完全隔绝,排除了地球环境的干扰因素,最终检测出了氨基酸。
这至少证明了,龙宫这样的小行星上确实含有孕育生命的氨基酸。
地球生命来自小行星的推论多了一些可能性!
除此之外,在研究人员看来,这项发现还证明了另一件重要的事:
地球之外可能存在生命,既然龙宫上有氨基酸,那么其他小行星或者大行星上,也有存在氨基酸,甚至蛋白质,甚至生命的可能…
这项发现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也为其他国家的探测计划提供了宝贵经验,
或许不久的将来,人类真的可以找到“我们来自哪里”的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