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几个月前,我们刚写了日本科学家准备在五年内实现用人造子宫直接创造受精卵的事儿:
(日本科学家预备在五年内创造受精卵)
现在虽然受精卵没培育出来,但鲨鱼是真生出来了……
上个月月底发的论文:日本科学家用人造子宫技术成功生产了灯笼鲨(学名Etmopterus molleri),并且生产后成功存活了7个月,属于全球首例。
(论文发表在PLOS ONE期刊)
两个新闻联系在一起看,立刻能脑补出各种邪恶科学家、黑客帝国、大白鲨之类的剧情……..
但真实情况其实远没有电影那么恐怖,主导这次鲨鱼培育实验的科学家,来自冲绳一家水族馆所属的财团,
他们从2017年就开始研究人造鲨鱼子宫技术,目的是挽救水族馆中早产的小鲨鱼。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0%的鲨鱼为胎生,这项技术往大了说有挽救濒危物种的可能,往小了说能让水族馆里早产的鲨鱼活下去,
所以应用前景还是不错的,既有科学价值,也有经济价值。
(示意图)
这次实验所用的鲨鱼胚胎均来自渔民赠送,他们捕鱼途中捕到怀孕雌性鲨鱼,
船上保护措施不够,导致雌鲨死亡,尸体捐给了水族馆,后者将受精卵取出,尝试人工培育。
其实前些年他们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最成功的一次,是培育了鲨鱼五个多月。
但这五个多月,多少存在点“水分”。
简单来说,他们发明了一种人造子宫液技术,模拟了海水的渗透压,成功让受精卵在子宫里发育了五个月,达到自然出生的小鲨鱼的体型后才“分娩”。
(发出荧光的小鲨鱼)
问题是,人造的子宫液跟真正的海水有很大区别,“分娩”后小鲨鱼很可能适应不了,那怎么办?
大自然给出了答案:很多胎生类鲨鱼会在胚胎长到一定程度后,定期将海水引入体内,可以理解为用海水“冲洗”子宫,提前让小鲨鱼适应大海。
科学家们参考了自然界的做法,也定期向人造子宫引入海水。然而不知为何,实验室里并没能还原大自然的神奇。
“分娩”出来不到一星期,所有样本全死了,还是没有一条能适应海水…….
(人造鲨鱼子宫)
换句话说,五个多月里面,鲨鱼们只有寥寥几天是真正在海水里生活的,所以说之前的实验“有点水分”……
但这项人造子宫液技术被保留了下来,这次实验又发挥了作用。
这次他们改用了另一种比较温和的做法,说穿了也很简单,
就是将人造子宫液跟海水混合,并逐渐提升海水的比例:
(黄色是人造子宫液,蓝色是海水)
这种方法确实有效,30个胚胎最终有7个成功分娩,但有一只在第七天后死亡,所以实际成活的共6条,比例达到了20%。
大多数死亡都是因为没能挺过混合海水这一步,可能还有改进空间?
成活的六只长得很快,研究人员会给它们喂一些鱼虾泥。出生后半年左右,它们从16厘米左右长到了18厘米,体重也从12.5克左右长到了18克。
(鲨鱼体长和体重成长轨迹)
对比我们印象中的鲨鱼,18厘米…….似乎只能算鱼苗?
其实并不然,因为灯笼鲨这种鲨鱼本身体型就很小,成年了也只有40厘米长,所以这个数据算是成长得很顺利了。
(成年灯笼鲨)
可惜的是,人类在繁育灯笼鲨这方面的经验还是不够。
脱离子宫后,它们的运动能力很快提升上来,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吻部和鼻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擦伤。
他们认为可能是500升的海水箱太小,限制了小鲨鱼们的活动,便迅速将它们转移到了1000升的海水箱中,
然而擦伤并没有明显好转,最终还是全军覆没了…….
至于死因,论文只说其中四只死亡时“观察到了纤毛虫感染”,没提它们具体为何死亡…….
无论如何,它们虽然死了,但宝贵的实验数据留了下来:
6个样本的平均产后存活时间为163.2天,最长为226天,如果算上在人造子宫里的时间,活得最久的一个撑到了第357天。
(吃食物的小鲨鱼)
这证明这条路很可能是对的,只是后来养殖的时候出了一些差错。
高级研究员富田武照(Taketeru Tomita)表示,“这项工作将有助于建立针对稀有物种的人工繁殖技术”,
未来他希望继续研究,最好能开发一种更安全、更通用的设备,使其能广泛应用于鲨鱼的人工繁殖。
如果他真能成功,可能很多胎生鲨鱼的濒危,就不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