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两天是伦敦的Lumiere灯光节….
相信在伦敦的小伙伴们的朋友圈都已经被这个牛津街上空飘过这些渔网刷屏了
这个作品来自Janet Echelman ,其实这个作品有个名字,叫《1.8》。
1.8, 这个数字有一个特殊的含义……
2011年的时候她被邀请做了TED演讲,今天我们要说的…
就是这个艺术家的故事…..
其实最早的时候,她不是一个艺术家…. 她没有学过雕塑,没学过工程,没学过建筑,但是如今这个渔网作品已经飘过了世界各地。
但是她总是对艺术有兴趣….
大学毕业后,她还是去申请了7所艺术学校。 不过,他们全部都拒绝了她。
不得已之下,她只好走上了自学艺术的道路…. 之后他一共她画了十年的画,终于拿到一个艺术类奖学金,被邀请去印度办画展。
当时,她还是这样的
举办画展的地方,在印度…
她把她的作品,装上船,运了过去….
然而,画展快要开幕了,她的画还没运到,情急之下她必须马上找到替代品。
来不及再画画的她只好现场照材料临时做一些艺术作品出来…
有一天,她经过海滩,看到渔民在沙滩上将网捆绑成型。 突然来了灵感:用渔网做雕塑怎样?
渔网柔软的造型可以塑造立体几何的造型,而又不必运用沉重坚实的材料。
于是她和渔民合作了第一个作品…
一个渔网的自画像….. 她给他起名: 阔臀
当她看到它柔软的表面,伴随着风不断变化,就像风的皱褶她被迷住了。
她决定继续和这些匠人合作,把作品放大,赋予更精美的细节。
从那时起,她从画画,走上了用渔网做雕塑的道路。。。
她的第一个大型作品,是继续跟印度的渔人们合作编织的一张有一百五十万个手工编制的绳结的大渔网。
2001年这个作品被摆在了马德里,很多人看到了这件作品。
这些人里其中有一个,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
他就问她能不能把作它建成 一个永久的作品,立在葡萄牙城市中。
这是她渔网雕塑生涯中的第一个挑战...
这些绳编的渔网,老化很快,想要做成永久的作品很困难。
在那一个提议之后,她她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一种能够抵抗紫外线,盐碱空气腐蚀还能够保持足够的柔软度的纤维。
而之前手捆的结承受不了飓风的袭击,她又和渔网工厂找出了一种方式,通过机器来制作花边 。和航空工程师合作,架起了45,000镑重的钢圈支持,
整整3年时间....她终于做成了这个...5000平方米的花边大网。
她的第一个永久作品….
这么一个原本乏味枯燥的十字路口.. 现在成了这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从此… 她的作品开始有了名气…..
直到后来,她遇到了下一个挑战…..
当时有人问她:能不能把西半球美洲的35个国家的互相关联性表现在同一个作品中…
当时她一点头绪都没有…. 不过还是接下了这个活….
后来她意识到2010年发生在智利的大地震
那场地震造成的海啸波传遍了整个太平洋,影响了整个美洲西海岸。
由于地震的影响,那一天的长度缩短了1.26微秒
她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拿到了这次地震的海啸数据….
根据这个数据的形状…. 她做成了这个作品《1.26》
这张网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她,她带着它飘过了世界各地。
阿姆斯特丹
新加坡
去年还来到英国杜伦
这次伦敦牛津街上空的这个《1.8》
整体的灵感也来源与此。
2011年日本地震和海啸之后,由于地震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加快,那一天的长度缩短了1.8微秒。
又一次通过科学家提供的数据,她把日本地震海啸波形图做出了3d的样子,这才有了这样的形状…
14年了 , 她处处搜寻美,在各种传统事物中搜寻美,在各种手工艺中寻找美。
现在,她终于可以把高科技材料和工程设计结合起来,创造出这样撩人的,随风波动的 如建筑般大小的作品。
如果这个周末你在伦敦的话.. 不妨跑过去感受下…
这就是这张网之后的故事..
ref:https://www.ted.com/talks/ken_robinson_says_schools_kill_creativity
http://www.echelm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