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诺心碎到要进入疗养院修复心伤!被权游大结局伤到的不止是观众啊…

《权力的游戏》已经剧终了,但很多观众依然沉浸在剧情里,对大结局始终意难平。不仅观众如此,演员本身可能也无法接受这样的大结局。
 
最近,就有媒体报道,在《权力的游戏》中扮演雪诺的演员 Kit Harington,一个月前入住了康涅狄格州的一家私人健康疗养中心。根据知情人士报道,Kit之所以要进入这家疗养中心,主要是为了缓解一些个人情绪上的问题,因为最近的他真的倍感压力和疲惫。
 
 
对于Kit来说,如今已经拍完了《权力的游戏》,最终季的宣传活动也基本结束了,说起来是完成了一个跨时至少8年的大任务,正是轻松的时候,为什么却在这时候感到压力倍增呢?
 
在媒体的追问下,Kit的经纪人们已经向媒体证实:
Kit是在一个月以前就进入疗养院的。随着《权力的游戏》大结局的播出,他的压力、疲惫感也非常强烈。希望能进入疗养院获得精神上的休养。
 
这个说法一经确认,无数网友纷纷感慨:
不奇怪啊!观众都被大结局伤得那么透!更别说倾注心血努力塑造了角色的演员们了!
联想之前在拍摄过程中,Kit的很多表现,如今他因为入戏太深,在大结局之后依然沉浸在戏中不能自拔,真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一般情况下,像《权力的游戏》这样的剧集,为了防止剧透,剧组会对整个拍摄过程进行严格的保密。即便是花絮,观众也很难在剧集正式开播前看到。
 
所以,在过去8年里,演员们在创作自己《权力的游戏》角色时,有什么想法、是什么态度,观众往往要在剧集过去很久后才会注意到。
 
有的演员本身的性格和角色人设差距很大,演员完全是凭演技重塑了另一个人物。
 
比如扮演龙妈的英国女星Emilia Clarke,本人非常开朗、乐观,甚至有点逗比体质,和剧中比较偏沉重、悲情的角色丹妮莉丝完全不一样。
 
 
又比如扮演布蕾妮的演员 Gwendoline Christie,本人其实非常优雅、时髦、充满女性魅力,和剧中强壮、不拘小节的女骑士形象也很不同。
 
 
但还有一类演员,本人性格就和剧中的角色很相似。在《权力的游戏》剧组中,Kit 很明显就属于这一类演员。
 
 
出生于1986年的Kit,虽然在戏剧学校毕业后出演过一些舞台剧,但他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视剧,就是《权力的游戏》第一季。
 
这个角色对整个《权力的游戏》至关重要,对于Kit本人来说也是意义非凡。
 
“雪诺”一角让Kit进入了最顶尖的电视圈,让他逐渐被全世界观众熟知,给他带来了无数的名气,同时也让他本人在拍摄的过程中和角色一起成长。
 
 
在观众眼里,他已经和角色融为一体:Kit就是雪诺,雪诺就是Kit。Kit本身也常常入戏太深,不能自拔。
 
关于这一点,最有代表性的事情是,Kit和剧中雪诺的初恋、女野人火吻的扮演者Rose Leslie,在拍摄的过程中,因戏生情。
 
 
虽然剧里两人悲剧结尾了,但是在剧外,Kit却如愿娶到了Rose,让一众CP党大呼圆满:
毕竟因戏生情的演员很多,但真正走到结婚的却很少,像Kit和Rose这样的剧里悲剧剧外发糖的,值得所有CP党用心珍惜…
 
 
除了因戏生情,Kit对雪诺这个角色的投入,让他常常无法从角色的悲剧遭遇中解脱出来。
在过去的采访中,Kit多次提到过,自己人生中最低落、暗黑、痛苦的一段时光,就是拍摄完雪诺被杀死后的那段时间。
 
 
看到剧本里的雪诺被自己人背叛后杀死,Kit本人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作为演员,他当时和所有的观众一样,对下一季雪诺的命运走向非常担忧,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复活,因此倍感焦虑。
 
更糟糕的情况是,在第五季播出后,人们对雪诺这一角色的关注到达了一个巅峰。无数想要探知下一季剧情的人,为了挖出一丝半点关于雪诺命运的预告,开始强势关注Kit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总统奥巴马都向剧组成员追问过“雪诺到底死没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Kit一方面经历了雪诺这个角色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他作为演员还要尽到保密、不剧透的义务,不敢随意与外界交谈,担心自己的某句话、某个动作,会泄露剧情。所以在那段时间,Kit感到压力非常大,过得十分焦虑。
 
在事后的采访中,Kit谈到那段时间,形容那“并不是生命中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
 
“当时我觉得,理智上我应该为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幸运和感激。但实际上,我觉得自己很脆弱。那段时间我的生活过的很不稳定。就像很多20岁时很迷茫的人一样。从那时起我开始接受治疗,通过和人交谈缓解压力。但我仍然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不想和任何说话。我对自己能否继续扮演好角色感到担忧。”
 
 
好在第六季播出后,随着雪诺的复活、剧透压力的减轻、心理治疗的继续,Kit慢慢恢复了。
 
剧集继续拍摄,雪诺继续在剧中起起落落,Kit也继续投入到角色中,随着雪诺一起经历各种悲喜。角色痛苦,演员也要痛苦;角色兴奋,演员也要兴奋;角色感到绝望,演员也要沉浸在绝望的情绪中才能扮演好…
 
在这样与角色高度重合的生活里,Kit的情绪也是不由自主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入戏,他才会在剧本围读上,读到自己扮演的角色雪诺将心爱的丹妮莉丝杀死时,难过得不能自已、泪流满面…
 
 
在编剧宣布“《权力的游戏》剧终”后,大家都激动地鼓掌、笑着闹着的时候,Kit强忍着眼泪、低着头、红着脸,和大家一起鼓掌…
 
 
之后的拍摄花絮中也可以看到,Kit对雪诺、对《权力的游戏》最终的结局,是真的难以释怀。
在拍摄完最后一幕时,雪诺接受剧组纪录片采访,曾经这样说:
“我真的伤心欲绝。这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份工作,这就是我的生活。”
 
 
或许,正是大结局的播出,让Kit再次想起了拍摄期间的心情,再次和角色产生共鸣,和观众一样再次为结局感到悲伤。所以在一个月前,第八季即将进入尾声时,Kit就来到了疗养院,通过冥想等方法,来应对与《权力的游戏》完结有关的压力。
 
对此他的妻子Rose和身边的朋友也非常支持,希望他能好好休息…
 
 
其实,入戏太深、与角色共感、共情、共命运,在演员身上也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只是有的人能在拍摄结束后,很快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里;有的人则无法自拔,久久不能角色中抽离出来。
 
虽然“入戏深”不能代表“演技好”,但的确很多优秀的演员,都曾经有过太过投入角色,到了戏外都难以回到自己的生活里的经历。甚至有一些,将自己的生活在拍摄期间,直接过成了角色的生活。
 
比如说Nicolas Cage,虽然近些年他的多产和择片策略让他的口碑有所下滑,但不能否定他是个非常敬业的演员,常常愿意为角色付出一些常人无法承受的代价。
 
在1984年的电影《Birdy》中, Cage扮演的是一个毁容的越战老兵。为了更加贴近这个角色,他真的拔掉了四颗牙,并戴着剧中角色佩戴的面部绷带连续5周没有摘下来,就是为了更好地体会角色的处境。
 
 
曾经依靠《泰坦尼克号》中Rose一角成名的演员Kate Winslet,也从来不满足于过去的成就,对角色一直很投入。
 
在拍摄《朗读者》时,她扮演的角色,一个纳粹集中营的守卫,一个文盲,一个复杂而悲剧性的人物,让她一度非常抑郁。在拍摄完成后,她沉浸在角色中好几个月都出不来,整个人接近崩溃,最后像逃离车祸现场一样艰难地从低落的人物情绪中走出。可能正是因为和角色深深的共情,她的表演很打动人,最终也凭借此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
 
 
另一个用尽全力塑造角色的演员,是《钢琴家》中扮演一位大屠杀幸存者的Adrien Brody。为了贴近大屠杀幸存者的形象,当时29岁、身高186的他减重到不到120斤。而且,减肥的过程中是真的靠饿等方式瘦下来的。因为他认为,只有切身地体会了什么是饥饿,才能电影里演好处于饥饿状态的角色。
 
因为过于投入,Brody在拍摄结束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从身体到心理恢复到自己个人正常的状态。不过他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凭借《钢琴家》他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入戏太深的演员,最后都能等来赞誉和奖项, 但是对演员来说,在拍摄的时候能够“入戏”,能够将自己和角色真正的融为一体,用真挚的情感去体会角色的命运,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
 
因为通过入戏,演员才有机会在有限的生命里,去体会多种不一样的人生。从这个角度而言,观众能从影视作品中受到触动,也是因为跟随着演员的情绪获得了新的体验。
 
希望Kit能够顺利恢复,今后能塑造更多的好角色,打动自己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动。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