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偶尔有过这样的想法:
想隐姓埋名,想抛弃一切,一个人跑到某处静谧的森林里自己生活,
以日月为友,孤独但自由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中….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好像是小说,电影中才会发生的情节?
然而,现实中真的有人这样做了…
1986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Christopher Knight的年轻人突然出走,
一个人跑到森林中隐居,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年轻时的Christopher Knight和你我一样,是个普通再不能更普通的年轻人,
1965年,Christopher出生在美国缅因州,家里除了他还有四个兄弟和一个妹妹,
父母很相爱,兄弟姐妹很友善,在这个家庭中长大的Christopher也很幸福。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他的人生轨迹和别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唯一有些特别的可能就是他要稍微聪明一点,
在高中成绩优异的Christopher提前毕业,然后去了美国麻州的一所技术学校学习电子技术并在当地找了一份安装报警系统的工作,
在那个时候,年纪轻轻就掌握一门技术也是很厉害的事情,
有工作有收入,在不少人看来,Christopher以后的人生道路肯定会越走越好。
(年轻时的Christopher Knight)
不过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外人所想的那样发展,
1986年,在Christopher仅仅工作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突然辞掉了工作,从麻州回到了出生的缅因州,
但是他并没有回家,
相反,他开着自己花了不少钱买的小车穿过他的家乡,从后视镜看见家附近的道路,说了一声再见便继续一路向北开,
这期间听着车上在播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的广播,最后开到了缅因州一处偏远的树林附近,
就没有任何留恋,没有任何不舍,他随手把车钥匙往车里一扔,拿了一些最基本的野营用品就默默走进了树林中,
这一呆就是20多年….
(缅因州的一处树林)
为什么突然要一个人去树林?又为什么呆了这么久?
在树林里的二十多年又做了什么?
看到这里,几乎所有人都会产生很多疑问,
但对于Christopher来说,在决定走进树林的那一刻,他并没有想这么多,或者说他根本什么都没有想。
突然放弃一切像隐士般生活,
在大众的认知里,要不就是出于某种信仰,要不就是为了逃避什么…
但是在Christopher这里,自己并没有什么信仰,来之前也没有什么思考什么深刻的哲学,更不是为了逃避什么。
“我也没办法解释我的行为,我没有任何计划,没有想过任何事 ,只是就这么做了…”
仿佛森林深处有什么东西莫名的吸引着他。
就这样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进入了森林,
“我没有人要交代,没有什么朋友,对之前的同事也没有什么想要交流的欲望。”
他默默的朝着树林深处走去,最终走到了一个名为North Pond的湖附近,
这里人迹罕至,树木繁盛,身处其中就好像与世界完全隔绝了似的,
虽然附近也有一些度假小屋,但Christopher依然成功的找到了一处非常僻静的空地,
这片空地距离最近的小屋大约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但这短短的一段路该怎么走只有Christopher自己知道。
不会有人知道这里,更不会有人来打扰自己,
他开始在这片空地上搭起了自己住的地方,
铺几片防水油布,撑起小尼龙帐篷,这就是Christopher所有的家当。
(North Pond)
没有手表,没有指南针,没有通讯工具,
父母有没有着急?兄弟姐妹有没有担心?这一切他都无法得知,他也没有想过。
整个人悄悄的消失在了世界中。
虽然看起来毫无目的,但是“想要一个人”的念头却在Christopher的心里十分坚定,
隔绝尘世一个人的生活让他意外获得了很多人苦苦追求的自由,
“我审视了自己,孤独增强了我的感知。但这是个微妙的东西——当我用增强了的感知观察自己时,我就已经消失了自我。没有观众,没人看我表演,我只是一个存在。
不需要定义自己;我变得无关紧要。月亮是分针,四季是时针。我连名字都可以不要。我从来没觉得寂寞。说得浪漫点:我完全自由”
(North Pond湖面上的独木舟)
为了维持这样孤单又自由的生活,Christopher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他用尽一切办法只为了能回避所有人,回避这个世界。
他所在的North Pond位于美国东北角,这里的冬季有时气温会骤降到零下20度左右:
即使这样,Christopher也不会选择生火取暖,因为飘起的烟雾很有可能让别人发现他。
他会选择大概在早上7点睡觉,傍晚醒来,凌晨三点夜间最冷的时候活动一下,保持热量。
睡到半夜气温最低的时候,起床开始来回的走或者打坐保持体温和清醒。
这样的冬天,对很多人而言一天都难以忍受…
但是Christopher却如此度过了20多个这样的冬天。
他在自己用防水油布,和尼龙帐篷搭建的地方,生活了20多年。
除了一次偶然和遇见的登山者打了声招呼问好之外,这么多年间他没有被发现过,更没有与人交流过。
对于很多人来说,长时间的孤独很容易带来心理上的问题,但是Christopher貌似却完全没有这个担忧,
他除了读书和做一些填字游戏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儿,他很享受这种状态。
“这么多年里,从来没有一刻会感觉到孤独,我的感觉恰恰相反,
如果真的喜欢孤独,那么就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Christopher在树林中生活的地方)
不过,Christopher也知道仅凭自己带的这么点东西他是无法靠自己生存下去的,
想要在这片树林中活下去,他也需要别人的帮忙。
吃的,穿的,都不能没有。
于是,需要别人的帮忙但又不想接触别人,Christopher选择了一个有些特殊的方式:偷。
由于之前工作的原因,开锁是他的强项。
对于“偷”这个行为,Christopher也会感到良心不安,但对于他来说,生存下去远远要更重要一些。
为了一次性成功,在偷之前他都会仔细的观察对象目标,直到完全掌握了对方的生活模式才会下手。
此外,他也有自己的规矩,
去别人家前一定要把自己清理干净,这是对他人的尊重;
不乱翻别人的家,只拿自己需要的东西(一些食物和生活必备品);
在偷完之后,会为主人锁好窗户和门,防止再被别人侵入。
(Christopher的营地)
为了避免自己被发现,他常常会选择在夜晚或是雨夜行动,
也会及时的消除自己的足迹。
(一处摄像头曾拍摄到Christopher)
二十多年间,上上下下Christopher总共偷了1000多次,
每次都只是拿一些类似电池,食物还有一些些零钱(总共395美元,以备急用)以及几百本书籍,
虽然每次偷的不多,但还是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每次都拿一些奇怪的小东西,每次都完全没有留下任何踪迹,而且现场还那么整洁,
更闹心的是,怎么抓都抓不到这么一个人,一开始,警方真的以为对方是什么了不起的通天大盗。
(Christopher营地中的一些物品)
不过,就算Christopher再注意,他也是犯了偷窃,
偷窃不仅偷走了物品,偷走的还有人们内心的安全感和平静。
当然,再小心谨慎,也有暴露的一天,
2013年的某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了一处露营地想要偷点食物,
然而营地安装的一个探测器突然发出了警报,Christopher被抓了。
“不准动!”
面对赶来的警察,Christopher没有任何反抗,
由于搜查时并没有发现他的身份证,警察对他进行了例行询问,
但对于警察的询问,他只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还有自己住在树林中。
至于住在哪里,家人在哪…他完全不知道。
“那你住在这里多长时间了?”
对于没有时间概念的Christopher,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树林呆了多久,
但他隐约记得那年在开车往树林里去的时候,车上广播正在说切尔诺贝利泄漏的事情。
“切尔诺贝利事故是什么发生的?我就是那一年开始在这里生活的。”
1986年到2013年,27年了,
曾经高中刚毕业不久的20岁的小伙子如今已经变成了47岁的中年大叔,
就连被捕时戴的眼镜还是27年前的那一副。
(警方后来在搜查Christopher在树林中的营地)
27年的隐居生活最后被警察所打破,
由于偷盗次数实在太多,Christopher被发现后立刻被警察逮捕了,被判入狱7个月。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对于这个人的好奇和讨论的欲望实在太强了,
独自在森林生活将近30年,1000多次盗窃,但是却没有伤害任何人。
人们开始对他议论纷纷,不乱是大街小巷还是酒吧里,都能听见Christopher的名字。
人们将他称为“北池隐士” (north pond hermit)
有人觉得他盗窃了就该入狱,
但也有很多人表示他不愿回归社会,不愿成为我们的一部分,那就应该让他回归树林安安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
曾经那个想要隐姓埋名消失在世界的人现在却成了整个州乃至整个美国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有媒体专门去他生活的地方拍摄纪录片;
有上百号记者希望采访他;
有人不惜专程前往监狱只想见他一面;
甚至还有女性向他求婚。
(Christopher)
不过Christopher后来只是安静的选择了一位记者接受采访,
他平静的说出了自己的故事,自己在森林做了什么,一个人的时候读了什么书,只要是记者问到的问题他都会回答,
只是,对于“为什么要隐居在森林里”这个问题,
27年前他找不到答案,27年后他依然说不出为什么。
后来这位记者还专门将Christopher的故事编成了一本书,
名字叫做《森林里的陌生人》。
“人们总在猜测Christopher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但在写他的故事时,我不止一次的想过,或许疯的不是Christopher,而是我们。”
这位记者在后来说了这样一句话。
7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据报道,Christopher出狱后每周要和感化官见面,要么去工作,要么去上学,就是不准再回树林,
一旦违反,会有可能被判最高7年的有期徒刑。
曾有人问过Christopher回归社会的感受,
他承认自己没有资格批评这个社会,
但他仍然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想回到自己的营地,我想念树林,我不喜欢这个社会,我也不认为我会适应这个社会。”
因为,
“这里声音太吵,颜色太多,缺乏美感,繁琐又空虚。”
ref: